圆滑的背后
自从看过小说《红楼梦》后,本人不但变的多愁善感,且喜怒哀乐有时亦难控制;与人交往很容易与该小说人物对号入座。这不,前不久,一知心朋友突然背信弃义离我而去。毫无端倪毫无征兆,更是毫无心理准备。愣神半天,才觉心痛不已。此景不但未得任何唏嘘,反而引起哄堂大笑。我羞愧!我愤怒!痛彻心扉之际便迁怒于该小说人物薛宝钗,甚至于迁怒作者曹雪芹。心想如果不是你老曹当年手下留情,哪至于薛宝钗象毒蘑菇一样滋生蔓延于今?也不至于有很多善良的人上当受骗!而众多世人却又把效仿薛宝钗的圆滑世故作为自己处事的人生哲学并且津津乐道,心安理得。在大力倡导淳朴民风的今天,怎能容忍这种歪风邪气的存在?
虽然老曹没有给予薛宝钗应有的下场,我们也不能将今天的薛宝钗怎么样,但是如果我们擦亮眼睛看清薛宝钗们的真面目,那么还有薛宝钗他们行骗的市场?
人人都道王熙凤阴险毒辣,殊不知薛宝钗更为卑鄙可悲。俗话说,明箭易躲,暗箭难防。由于王熙凤的毒辣太过于嚣张,以至贾府上下,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无不恨她,惧她,远她。既恨她,就有可能报复她。马道婆的魔法,使她险些丧生,尤二姐半夜入梦使地魂飞魄散。惧她,贾链阳奉阴违,更不说平儿这些下人。远她,姑嫂叔侄都不敢与之亲近。所以贾府败落之时,一贯恃强凌弱的王熙凤便是一只丧家之犬……她的下场正应验了古人的一句话,多行不义自毙。
而熟谙世故城俯极深的薛宝钗,她却能在人事关系复杂彼此勾心斗角的贾府与周围人物相处的水乳交融.她使用了一套怎样的魔法?
如果我们慢慢掀开她的面纱,就不难看见魔法背后一张狰狞恐怖的面孔。
当时虽为待选入宫而进京,“顺便”来到贾府,可是一住就生了根。世上那有如此“走亲戚”的?自家京城有多处房舍不住,为何甘愿寄人篱下?元妃省亲,贾府需要她们腾出梨香院而作他用。他们母女应该明白主人此时有下“逐客”之嫌,可是他们宁原寄居一偶(贾府东北角一所谓幽静处)也要赖着不走。意图不就是想靠贾府这棵大树好乘凉吗?在宝玉从袭人那里得知骗婚真相后的一段悲泣,为我们清楚认识薛宝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我问你,宝姐姐是怎么来的?我记得老爷给我娶了林妹妹过来,怎么叫宝姐姐赶出去了?他为什么霸住在这里?我要说呢又恐怕得罪了他。你们听见林妹妹哭得怎么样了?”
好一个“赶”字与“霸”字!这不正是悲愤中的贾宝玉对卑鄙无耻的薛宝钗痛快淋漓的揭露吗?
无论说赖”还是说霸都不怎么光彩,总要名正言顺才是.。
自从进贾府她们母女便编造金玉”之说为名正言顺”打造声势
宝玉的通灵宝玉”与生俱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怎样使大家知道她也有一个与宝玉是”一对儿”的宝物:金锁呢?.不然,金玉”之说不就成了空穴来风?薛宝钗便巧妙地利用借看”通灵宝玉”之机,让宝玉为她的”金锁”验明正身.然后,她的母亲就在贾府制造”金玉良缘”的舆论,说什么”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才可结为婚姻”等等.
难道天地间真有如此巧合的事么?
假如真像她们母女所说是天意,为何贾府一点也不清楚?照说”通灵宝玉”来头更大.其实神秘的.癞和尚也没有明确指示你薛宝钗非嫁给贾宝玉不可,你干么偏偏就把目标锁定在宝玉身上?说白了你薛宝钗不就觊觎”宝二奶奶”这个位置吗?在宝玉被打的那一回里,呆霸王薛蟠道出了薛宝钗母女在贾府制造”金玉”之说的真正动机:”好妹妹,你不用和我闹,我早知道你的心了,从先妈和我说过: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才可配姻缘,你留了心儿,见宝玉有那劳什子,你自然如今行动护着他.
“金玉良缘”之说必竟是蛊惑之词.你想贾府有多少死心眼?要想彻底站稳脚跟收买人心才是最佳策略.于是她一边讨主子们欢心,一边用”小惠全大体”的方法骗取奴仆们的赞赏.
当贾母给她做生日时,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就按照贾母的爱好回答,可见她的虚伪与世故.还有更肉麻的奉承的话:我来了这几年,留神看起来,二嫂子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不仅如此,金钏儿分明被王夫人逼死,事后连王夫人都有点“心里不安”但它却说金钏儿,“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旁边儿玩失了脚掉下去的….”“姨娘也不劳关心,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了主仆之情。”这段假话,岂止是博取王夫人欢心的圆滑与世故,简直就是冷酷无情的表现!
有投资自然有所回报。老太太夸她“尊重”“不使性子”“比不得我那外孙女儿的脾气”。王夫人夸她“廉静寡欲”“端庄样儿”。事实上她在贾府住那么长的时间能不知道主子们的喜好?能不把自己的真情实感给深深的掩藏起来?她更清楚贾府需要什么样的“宝二奶奶”的候选人。既要有王熙凤的聪明能干,又要有王夫人的端庄贤惠,更要有老太太的知书达理。所以她在主人那里最大的收获便是如愿以偿地当上了”宝二奶奶”。
那么她在下人那里又得到了怎样的好感呢?
曾经陷害过王熙凤的赵姨娘夸她:“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有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重”。袭人这个蠢货,在听到宝玉娶宝钗的正确消息后,竟然高兴地说:“果然上头的眼力不错,这才配的是。我也造化…..”而且掉包儿这个坏主意有一半竟源于她对宝黛的顾虑。更可悲可笑的是薛宝钗把她们给卖了,她们居然帮着她数钱!
比如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就是很明显的一例。薛宝钗在滴翠亭偷听宝玉屋里的小红与坠儿说私房话,便暗骂小红是“奸淫邪盗之人”,“素日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东西”。但她利用“金蝉脱壳”的方法嫁祸于林黛玉时,这个糊涂的小红还信以为真,是林姑娘干了偷听他们私房话的勾当。她对坠儿道:“要是宝姑娘听见倒还罢了;那林姑娘嘴里又爱刻薄,心里又细,他一听见徜或走漏了风声,怎么样呢?”后来小红从宝玉屋里被派到王熙凤的屋里能不与这次走漏风声有关吗?
不说这些“局外人”被她的假像所骗,就连身遭其陷害的“局内人”林黛玉也被其假象所骗。可见其欺骗手段有多高超!伪装的又是多么巧妙!
第二十五回,黛玉旧病复发,宝钗来探望。那一段嘘寒问暖的话,可把黛语给感动的。这位单纯善良的姑娘立即敞开心扉向她吐露真情。“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有心藏奸。………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
又无姐妹兄弟,我长了十五岁,竟没有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怪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他赞你,我还不受用…”就连后来宝玉看到她们俩那份融洽时,心里甚感不解“暗暗的纳罕”。黛玉向宝玉释疑时,还满心愧疚的一再说她是个好人,是自己过去误解了她。可怜这位心底单纯的姑娘,至死也不明白,这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呢!她用假象麻痹黛玉不就是想更好实施她的阴谋计划吗?
在贾府,薛宝钗不露声色地为实现她的“青云”之志而努力。作为头号竞争对手的林黛玉,薛宝钗能不对她心怀叵测吗?
按理,要想坐上“宝二奶奶”的位置,宝玉才是需要争取的关键人物。可是薛宝钗知道在宝玉身上下功夫是徒劳的。一是宝玉深爱黛玉众所周知。二是如对宝玉施以温存,怕失掉“端庄”的好名声。三是平时对宝玉的规劝不但没起作用,反而引起宝玉的反感,说她“好一个洁白女子,也学的沽名钓誉,入了国贼禄蠹之流。”所以,她只好把攻击目标盯在了黛玉身上。
而黛玉的软肋在哪?宝钗自然清楚不过。
她一方面神不知鬼不觉对黛玉实施名誉诋毁,一方面又加紧对她实施心理伤害和精神摧残。
薛蟠从南方给她带回来的小礼物,她都分给了众人。而且还特意多给了黛玉一份。表面上看,她更看重黛玉,实际上,她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她要借送礼物为名来个一箭双雕,既可以收买人心,又可以让病中的林黛玉肝肠寸断。大家都知黛玉“素日心肠”,她薛宝钗焉有不明之理?黛玉看见家乡之物,自然触物伤怀,情不能自已。而且又明知黛玉此时的痛苦在胸,还故意说些”物离乡贵”的话,刺激黛玉。这不是明摆的软刀子杀人吗?
在“慧紫鹃情辞试莽玉”一回里,宝玉听到紫鹃编出黛玉要回扬州老家的谎话后,急得昏蹶过去。虽然此举吓坏了贾府上下的主子仆人,但也足以证明宝玉对黛玉的感情
日月可鉴。宝钗母女见此番情景,怎能气定神闲坐持得住?且看她们母女前后来到萧
湘馆所合演的一出戏,便知什么叫做原形毕露。
女儿极尽矫揉造作之态,以渲染母女情深;母亲则借题发挥,表现长者风范。婚
姻乃“预先注定”。“这一件事是出人意料之外。凭父母本人都愿意了,或是年年在一处的
以为是定了的亲事,若月下老人不用红线拴的,再不能到一处。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
此刻也不知在跟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他商量。没了事幸亏开开我的心。我见了他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
从她们母女所合演的这出戏,林黛玉起码可以从中收到三条信息。
其一,你林黛玉在贾府孤家寡人。我薛宝钗有母亲关心呵护。 “撒娇”, “刺”你的眼。就是叫你痛苦不堪!
谁不知林黛玉抑郁寡欢,多愁善感主要缘于她孤苦的身世,可她们为何偏偏不顾她的感受而如此作派?其用心是何等险恶!
其二你与宝玉之间虽然现在你恩我爱,如没有月下老人拴红线是“再不能到一处”的。况且你应该知道”金玉良缘”之说.所以你对宝玉趁早收起那份心肠,不要对他抱有幻想!
其三,宝钗如今身份以与往日不同。经常与凤哥儿参加贾府主要事务的处理。说明宝钗已被老太太们看好,如果你识时务的话就不要寄希望于他们了。
你想,敏感多疑的林黛玉听到了老奸巨滑的薛姨妈的一番话后,能不愁肠百结,病情加重!
然而真正把黛玉推向死亡深渊的是宝钗从她手中夺走了宝玉。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斯磨的贾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情感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力环境中生存下去的一个重要精神支柱。因此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岂能用“爱情”一词解释得了。
作为整个事件的当事人,宝钗虽没有直接参与骗婚丑剧的策划,可是从提婚到掉包儿结婚哪一步她不清楚?哪一步她不是默默的予以认可?她明知骗婚会给宝黛以致命的打击,她为何故意所为?并且两位痴心人都已出现过殉情的事件,而她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竟然置他人生死不顾!你说她的卑劣残忍亚于王熙凤吗?
宝玉看破红尘,遁入佛门对她来说应该是最大的打击与不幸。她非但不像王夫人与袭人那样伤心欲绝,反而在她母亲欲宽慰她时说出这样的话来:“宝玉原是奇异之人,夙世前因,自有一定原无可怨天尤人。”真是一个铁石心肠!大凡一个血肉之躯,又是闺阁女子。如此镇定“端庄”实乃叫人窒息。
你道他们之间还有真正的感情?
薛宝钗所谓的圆滑,不过就是卑鄙,虚伪,阴险的具体体现!她硬生生地破坏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硬生生把两个年青的生命推向了绝路!
既然“富善祸淫,古今定理”,那么薛宝钗的“善”又在哪里?为何有“兰桂齐芳”“宝玉高魁贵子”,“飞黄腾达”之说?如此结局,真是不可思议!莫不是老曹晚年受“道士”“僧人”蛊惑使其阴谋得逞而安享荣华富贵?
冷静一想,我干嘛对一个虚构的艺术形象而耿耿于怀?其原因是现实生活中不乏有薛宝钗式的人物存在!虽然一代又一代的红学家们对薛宝钗这一人物行象进行过深入的分析研究,也有不少的红楼”爱好者对此进行过广泛的批评讨论,然而在专家那里得不到赞美之词的薛宝钗在生活中却有不少的追随者.!他们欺上瞒下,混淆视听;败坏了名风,坑害了民众!
我想任何一个有良知的社会公民都应该承担起与歪风邪气作斗争的责任.所以本人戳穿薛宝钗的一些假象,旨在警醒世人:切不要上当受骗!.